畅聊口腔新景观 拥抱数字化口腔医学新时代
根植在自己领域的口腔先行者,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,推动者向前发展的齿轮,行径的每一步都意义非凡。

看他们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,看待数字化口腔产业的发展,如何畅想未来口腔景观,如何让先驱理念照进显示。
Dental Talk数字化连线大会深圳站圆满落幕。
下面让爱迪特带大家来一起回顾学术会议的精彩内容。
口腔数字化与全瓷美学修复技术
邵龙泉
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邵龙泉老师提到,今年7月份开始,全国口腔门诊数量呈报复性增长。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,在疫情期间,口扫、椅旁数字化口腔设备、诊所管理软件等数字化技术给门诊带来了帮助。
口腔数字化推动着医生与诊所越来越关注用户的体验,整个修复流程越来越精简,在技术更新迭代加速发展的趋势下,作为医生,应持续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。
在技术上,口内扫描仪、3D打印技术,在修复领域、种植领域和正畸的治疗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,通过临床案例,切实讲述口扫技术带来的诊疗变化。如今,依靠数字化加工,无论是医生还是加工厂,修复体制作的准确度和精准度整体得到提升与飞跃。在材料上,邵老师指出,金属材料在修复体比重日渐下降,基本上已被全瓷修复体取代。从氧化锆近几年的发展来看,高透明氧化锆的美学性能达到了巅峰。以绚彩3D为例,在临床上表现出了优秀的美学效果。
最后,邵龙泉老师结合近几年的临床病例,分享氧化锆修复体在临床的应用与表现。

新材料下的技术发展“B.O.P.T”的前世今生
师晓蕊

BOPT源于意大利,是一种生物导向预备技术,是垂直向牙体预备与临时冠软组织调整两项技术的叠加。
北大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博士师晓蕊老师,第一次认识第一次认识BOPT,便对这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将其应用到国内临床案例当中。
师晓蕊老师先对刃状边缘预备与垂直向牙体预备做了简单的区分。垂直向牙体预备的预备位置在沟内,不破坏生物学宽度。预备过程中会有出血,沟内上皮轻刮治效应。临时冠软组织调整技师是通过对穿龈轮廓角度的调整,去调整被穿龈轮廓挤压的软组织的宽度,从而去调节高度。

再从解刨、组织生物学、材料学的角度讲述BOPT存在的合理性,适用于天然牙修复、二次修复、牙龈退缩、釉牙骨质界暴露等适应症,不会造成修复体边缘易变形、颈部型成悬突、聚合度增加不等于预备量增加和釉面预备量大等问题。
师晓蕊老师提出,BOPT技术要应用到临床中,需要临床医生与义齿加工厂更加紧密的合作,将临床端与技工端的分工和流程做了详细阐释。

口腔机构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
刘臻

齿萌创想创始人刘臻老师,以《口腔机构数字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》为题,分析行业现状和口腔机构的生存问题。
刘臻老师透过口腔机构现状,引导大家思考机构需要做的事情,首先,机构需要升维,才能有核心的竞争力,口腔数字化就是口腔机构的升维。其次,与顾客在一起,每一次变化都是新机会。当企业上下对顾客价值认知不一致的时候,损耗会非常厉害,而口腔数字化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最后,刘臻老师指出,机构业绩的提升取决于心态、进店量、成交率等多个方面。在经营管理上,如何不让客户与人才流失出去更加关键。

如何保持义齿加工企业的持续竞争力—数字化转型
李洪文

爱迪特董事长李洪文先生提出,口腔数字化其实是完整的新型口腔医疗体系。口腔数字化诊疗可以保证资源共享,及时作出诊疗方案,并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。
我国目前口腔数字化医疗存在认知不足、局部建设与全面发展尚存在较大问题、口腔数字化医疗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有待加强等问题。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将一切口腔业务数字化,提高效率创造价值,是业务化最好的效果。以客户为中心,为客户创造价值,服务好客户,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4位老师从不同视野出发,以口腔数字化为背景,分享技术与机遇,为现场的口腔同仁奉上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。
爱迪特之夜2020-2021学术与工作年会晚会

11月13日晚,由广东省民营牙科协会主办,爱迪特承办的2020-2021学术与工作年会晚会顺利召开。

爱迪特董事长李洪文先生表示:爱迪特今后将在数字化口腔道路上坚持深耕,并期望口腔同仁一起努力继续推进数字化口腔发展。


现场觥筹交错,众宾尽欢,以餐会友,迸发合作新机遇。
洞察数字口腔发展趋势,分享口腔产业与医疗技术创新成果,探索数字口腔与传统模式融合发展路径,爱迪特致力于与全球数字口腔生态合作伙伴互相连接和互相促进。坚守精诚之至,共赢共享口腔成果,去展开一个瑰丽的口腔东方。